《表1 乌兰察布坳陷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数据表[10]》

《表1 乌兰察布坳陷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数据表[10]》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乌兰察布坳陷赛汉组下段铀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ρs为自发裂变径迹密度;ρi为诱发裂变径迹密度;t为裂变径迹年龄;L为径迹长度;ρs、ρi括号内数值为径迹数目;L括号内数值为不同径迹长度下的根(条)数。

综合学者对盆地晚白垩世以来整体抬升的研究成果[9],笔者结合野外生产总结,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反演模拟,分析晚白垩世至今整体抬升与差异性沉降对赛汉组下段的铀成矿控制作用(表1)。从表1可以看出:1)所有样品的表观年龄值分散于83.4~46.7 Ma,均比样品所处地层真实年龄(300~120 Ma)要小,说明均经历了60~70℃以上的退火作用,反应现今处于地表低温环境的样品上部层位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地层剥蚀;2)地层从K1—C的表观年龄总体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与其地层的真实年龄(从小到大)呈逆向变化,反映了下部地层经历的退火作用相对较高、时间较长,隆升剥蚀相对较晚;3)不同岩体的表观年龄呈现一定的差异,表明其相应的沉降—隆升史具不一致性。基于Ketcham(1999)的退火模型,应用AFTSolve 1.3软件进行模拟,根据裂变径迹参数和样品所处的地质背景与条件,确定反演模拟的初始条件(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