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干涉SAR影像对的相关参数》

《表1 干涉SAR影像对的相关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SAR干涉数据的东帕米尔高原冰川变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采用1998年ERS 1/2卫星(https://esar-ds.eo.esa.int)与2018年Sentinel-1A卫星(https://search.asf.alaska.edu)的单视复数SAR数据来提取研究区内两期的冰川边界。ERS-1是欧空局于1991年发射的携带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第一颗遥感卫星。卫星轨高785 km,重复周期35 d,成像波段为C波段(约5.7 cm),天线信号接收与发射均为垂直(VV)极化方式,扫描带宽为100 km。1995年ERS-2卫星发射入轨,与ERS-1间隔三分之一轨道周期。两颗卫星协同工作为地表变化监测提供了有利的数据基础。Sentinel-1A是欧空局于2014年发射的携带SAR传感器的卫星,工作波段与ERS SAR相同,均为C波段,轨道高度693 km,重复周期为12 d[18]。本文使用了Sentinel-1A SAR数据的宽幅干涉模式(Interferometric Wide Swath,IW)数据,该模式将扫描获得的3个子条带合成一幅影像,幅宽为250 km。文中所选用数据极化方式均为“VV”极化方式。为了降低积雪对冰川边界提取精度的影响,尽可能地选择8-10月影像数据。最终选取的SAR影像数据相关参数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