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样地基本状况》

《表1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样地基本状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退化红壤植被恢复团聚体及化学计量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差。

研究区位于江西省中南部,隶属泰和县(26°43′N—27°03′N,114°27′E—115°26′E),吉泰盆地中心,试验点位于泰和县石山乡狗丝茅岭,为石山、螺溪、南溪三乡的结合部,属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6℃,绝对最高气温达40.7℃,绝对最低气温为-6℃,年均无霜期281d。土壤为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而来的红壤,由于长期水土流失,土壤沙质化严重,抗蚀性极差;年平均降水量1 726mm,主要集中在夏季,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境内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自东、西两侧向中部逐渐下降,最高海拔1 200m。由于长期水土流失及人为活动的破坏,该区域植被稀少,几乎没有腐殖质层。于1991年,研究区采取种植植被的恢复措施,选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Hance)、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等针阔树种进行植被恢复试验,造林前土壤理化性质基本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