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沧东凹陷孔二段热演化程度与滞留游离烃定量关系》

《表1 沧东凹陷孔二段热演化程度与滞留游离烃定量关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断陷湖盆湖相页岩油形成有利条件及富集特征——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不同类型干酪根热模拟实验证实[图3(b)],无论是Ⅰ型、Ⅱ1型、Ⅱ2型,还是Ⅲ型干酪根,其单位有机碳含油率均随着Ro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Ⅰ型干酪根在Ro约为0.82%时,单位有机碳含油率达到最大值;其他类型干酪根在Ro约为1.05%时,达到最大单位有机碳含油率。笔者通过G77井样品(岩性为长英质页岩,TOC为5.24%)常规热压模拟实验及干酪根溶胀实验(图7),定量刻画了不同热演化阶段吸附油、滞留油及排出油演化曲线。分析发现(表1),烃源岩中滞留烃在Ro为0.82%时达到最大,占总生烃量的60%;Ro为0.77%~0.92%时,滞留烃量均能达到总生烃量的50%以上,是页岩油最有利的演化范围。孔二段烃源岩的热演化成熟度主要为0.6%~1.2%,处于主要生油阶段,烃源岩滞留烃量约占总烃量的15%~60%。通过对G108-8井与GD14井同一层段、不同岩类的热演化程度和地球化学热解资料分析发现,G108-8井Ek21SQ(9)层序处于较低成熟度演化阶段(Ro为0.68%),有机质孔发育程度较低,三大岩类中含灰白云质页岩赋存的游离烃S1最多(含量为1.1 mg/g);GD14井Ek21SQ(9)层序处于较高热演化阶段(Ro为0.96%),有机质孔更加发育,滞留烃量明显增加,长英质页岩和混合质页岩中的游离烃S1高于含灰白云质页岩(平均可达3.5 mg/g)[26]。这进一步揭示了热演化程度对有机质孔的发育程度[36-38]及游离烃的富集程度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