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巴渝舞》在汉、魏、晋、南朝宫廷的流变情况简表(5)》

《表1《巴渝舞》在汉、魏、晋、南朝宫廷的流变情况简表(5)》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巴渝舞》宫廷流变考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关于《巴渝舞》在南朝宫廷的流变,还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第一,部分研究论文认为《前舞》先后被改为《凯容》之舞和《宣化》之舞,《后舞》先后被改为《宣烈》之舞和《兴和》之舞(1)。这种观点依据元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文献通考》云:“于是《前舞》为《凯容》之舞,《后舞》为《宣烈》之舞。既而建平王宏又议以《凯容》为《韶舞》,《宣烈》为《武舞》。故以《正德》为《宣化》之舞,《大豫》为《兴和》之舞。郊庙初献,奏《凯容》《宣烈》之舞;终献,奏《永安之乐》。”[8]但此段材料应是据《宋书·乐志》而成。《宋书·乐志》记录宋孝武帝孝建二年九月众臣讨论郊祀礼乐这一事件时,曾提到散骑常侍、丹阳尹建城县开国侯颜竣建议改《正德》为《宣化》之舞,改《大豫》为《兴和》之舞,但大家并未采纳颜竣的建议,而是采纳了建平王宏的提议。《宋书·乐志一》云:“散骑常侍、丹阳尹建城县开国侯颜竣议以为:‘……今乐曲沦灭,知音世希,改作之事,臣闻其语。《正德》《大豫》,礼容具存,宜殊其徽号,饰而用之。以《正德》为《宣化》之舞,《大豫》为《兴和》之舞,庶足以光表世烈,悦被后昆。’”“众议并同宏。”[3]543-545建平王宏的提议并未言及《宣化》和《兴和》二舞。故《前舞》先后被改为《凯容》之舞和《宣化》之舞,《后舞》先后被改为《宣烈》之舞和《兴和》之舞的说法不能成立。第二,据《旧唐书·音乐志二》记载,《巴渝舞》在南朝梁被复号。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怎样理解隋唐《巴渝舞》,我们将在下文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