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龙家山狮江防护堤典型部位灌浆前后渗漏量统计结果》

《表4 龙家山狮江防护堤典型部位灌浆前后渗漏量统计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深厚砂卵砾石类堤防渗漏探测与治理新技术》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此表仅列出渗漏量较大区段,渗漏量较小区段未予列出。

解算得出板栗林至码头段370~430 m区域为强渗区,500~600 m区域为分散渗漏区域,与物探结果一致,村庄至码头段第2、6、7、12桩号为分散渗区,根据三维模型分段位置,发现计算结果与物探报告有所出入,但是随着防护区地下水位抬升,其余各小段相继出现表面渗漏。排水站至村庄段第2、3、6、8、9为强渗区,与物探报告稍有差距,初步分析,此段物探仅开展了相应水位的联剖法与高水头作用下的渗流计算存在一定偏差。结合历史水情资料计算同样条件下龙家山防护堤整体渗漏量(见表4),可见,灌浆前,堤防存在较大渗漏,渗漏区域较多,且渗漏区域单宽渗漏量较大,灌浆后,渗漏急剧减少,仅有极少数区域还存在较少渗漏,可以确定若采用新技术对堤防进行灌浆防渗是十分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