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宋代各时期帘架形态、位置演进示意》

《表1:宋代各时期帘架形态、位置演进示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宋代帘箔考证与复原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1中的建筑前立面是宋代绘画作品中最常见的“中虚旁实”(7)形象。两侧“旁实”对应室内空间的卧室或书房。“中虚”对应室内空间的堂。在宋代人民生活中,行礼是必不可少的行为。“中虚”不设门(8),是为了“便于行礼”(9):“中虚阑额下”是礼仪行为的“多发地”,如果设门,会影响礼仪行为,如图2。人们在行礼过程中,需要观察室内、外的礼仪进程,如果设门,会阻碍视线。使用帘箔可以满足上述需求:当挂于阑额下的帘箔捲起时,室内、外连通,不阻碍礼仪行为与视线。帘箔落下时,遮蔽“中虚”,保护室内隐私,但可以透光(10),也可以御寒(11),满足了居住的需要。因此,便于行礼、适用于居住是帘箔的使用功能。两侧“旁实”的窗外也常挂帘箔,如图2,主要是满足居住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