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李倕冠饰不同饰件金珠直径数据测量(6)》

《表1:李倕冠饰不同饰件金珠直径数据测量(6)》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唐李倕墓头冠及配饰的金珠焊缀工艺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判断李倕墓出土文物中金珠使用的哪种焊接工艺,需要将金珠与连接部位进行详细比较分析。首先观察金珠的形态及被焊接部位及周围的情况,通过德国美因茨罗马—日耳曼中央博物馆宋格特·哈特曼女士对冠饰上的“雀尾”金饰件的显微观察可以看出:在连接点周围有一些珠状的残留物,与密布在凹槽周围的金珠相比,显然不是装饰物,推测为珠焊时的焊料或者粘接剂的伴生物(8)。这些发现说明金珠焊接确实使用了焊接材料,图7为冠饰中雀尾饰件底槽细节,可以观察出金珠周围底槽的焊料冷却后形成的颗粒。另外根据杨军昌先生等人对金珠与底面连接部位的能谱分析可以看出金珠及其与底部连接处的金属成分及含量,如表2所示,饰件一金珠所含金含量为49~51%,银含量为48~50%,铜含量为1.5~2.2%,可以看出金珠并非为纯金,而是含有少量铜的金银合金,并且金银合金可能以五五分成和兑而成,相较金珠成分,金珠底部与饰片底槽连接部位金含量明显偏高,饰件二中金珠金含量为54.2~55.5%,银含量为41.3~42.4%,而底部与底槽连接处的金含量也明显偏高,达到58%左右。伊特鲁里亚扣针上的金珠系直接加热的熔焊法焊接,金珠与连接处成分不会产生明显差异,而这件冠饰上的金珠底部成分与金珠有较大差异表明金珠焊缀并非应用熔焊法焊接而成。另外,金珠底部的合金成分明显金的含量增多说明使用了金含量较多的焊接剂,金的熔点为1064℃,而银的熔点较低为961℃,如若使用金含量较多的高温合金焊料进行焊接的话,极有可能发生金珠熔化而焊料未化的状态,因此合金焊料焊接法也不能成立。对比孙机先生对石岩里9号墓的带扣上金珠的焊接工艺解读,李倕墓冠饰上的金珠极有可能是汞还原法焊接而成,即用金汞剂制成的泥膏将金珠固定在饰片表面,通过加热使汞蒸发,关于金汞剂的记载,最初见于东汉炼丹家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虽为丹术理论但从中可明确汞的特性,《抱朴子·金丹》中云:“丹砂烧之成水银,积久又还成丹砂。”说明汞的挥发性,加热可使其加速蒸发。对比雀尾饰片底槽的细节观察,金汞剂加热之后金留存下来熔于底槽表面,并且造成金珠底部金含量比金珠部分更高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