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各时期水稻各部位Cd含量与土壤Eh、pH、Cd形态相关性分析(n=15)》

《表5 各时期水稻各部位Cd含量与土壤Eh、pH、Cd形态相关性分析(n=15)》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蚯蚓粪对镉在土壤-水稻系统中迁移转化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本试验条件下,除抽穗扬花期T1处理组根部Cd含量显著高于CK组外,蚯蚓粪的施加显著降低了各时期水稻各部位Cd含量,各处理组对糙米Cd含量均有显著降低作用,T1处理组显著降低48.08%,T2~T4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降幅均高于70%,表明施用蚯蚓粪对降低水稻Cd含量有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探讨蚯蚓粪对各时期水稻各部位Cd含量的影响,将施用蚯蚓粪后的各时期土壤Eh、pH及Cd形态,与水稻各时期各部位Cd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得出(表5),各时期水稻各部位Cd含量均与土壤Eh呈极显著正相关。分蘖期水稻根及叶部分均与土壤可交换态、可还原态及可氧化态Cd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水稻茎部与土壤可还原态Cd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可氧化态Cd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水稻抽穗扬花期茎部及叶片部Cd含量均与土壤可氧化态Cd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完熟期水稻根、茎、叶、糙米及稻壳部分均与土壤可交换态Cd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这表明,土壤中可交换态Cd在水稻全生育期均是决定水稻积累Cd的重要因素,土壤中可交换态Cd含量越高,水稻植株各部位Cd含量越高。上文分析指出,Eh是影响土壤可交换态Cd的重要因素,付铄岚等[51]研究发现,Cd由土壤转移到水稻籽粒中主要经历4个过程:土壤有效态Cd由载体进行转运、经根系吸收进入水稻后由木质部进行转载、Cd分配至茎部各茎节间、韧皮部将叶片中的Cd转移至籽粒中。薛毅等[45]连续4年研究发现,分蘖盛期至齐穗期是双季稻米Cd积累的关键时期,降低这段时期土壤Cd有效性可阻控稻米Cd积累。蚯蚓粪在水稻全生育期降低植株各部位Cd含量可能是通过对水稻土壤Eh的显著降低作用从而改变土壤中Cd的形态构成,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达到减少植株吸收Cd的效果。抽穗扬花期T1处理组水稻根部Cd含量显著高于CK组,可能是由于分蘖末期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高,虽进入抽穗扬花期后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有所降低,但是在生长过程中水稻根部已积累了部分Cd。T1处理组水稻根部Cd含量虽显著高于CK组,但水稻茎、叶部分均显著低于CK组,证明蚯蚓粪对抑制Cd在水稻中的转运也存在一定的作用。另外蚯蚓粪自身丰富的腐殖质还可以与Cd进行螯合作用,增强土壤对Cd的固持能力,从而进一步降低Cd向水稻植株中转移。蚯蚓粪中富含细菌和真菌等大量微生物类群,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富集及沉淀等行为都会降低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