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小海绵建设措施布设比例》

《表1 小海绵建设措施布设比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尺度海绵措施下雨洪控制效果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基于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和滨江城市防洪排涝需求,设置以下三种方案:(1)“大海绵”方案。将主干管管径由现状的1 200~1 500 mm增加至1 500~2 000mm,支管管径增加至600~1 200mm,同时改造管道坡度,保证管段整体不低于2‰的坡度,局部短距离的管段可以低于2‰,但不得出现逆坡;利用原有的虎岭湖和刘家湖,扩容后作为出水口调蓄湖,根据某市排水防涝规划虎岭调蓄湖扩容后为45×104 m3,刘家调蓄湖扩容后为34.56×104 m3;将出水口改造成闸站,同时设置排水泵站,根据排水防涝规划虎岭泵站流量为2.66m3/s,在虎岭湖水位2.0m时开启,刘家泵站流量为1.57m3/s,在刘家湖水位1.5m时开启。(2)“小海绵”方案。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在研究区布设雨水桶、雨水花园、渗透铺装、植草沟四类小海绵建设措施。根据不同区块的开发难易程度相应地在各个子汇水区内设置小海绵措施的类型和数量,布设面积占比见表1。(3)“综合海绵”方案。出水口改造与蓄水池设置的方法与规模同“大海绵”方案;改造部分管道管径和坡度,在城市化面积高的子汇水区域内增大管径和坡度,在城市化程度低的子汇水区内按照城市未来发展需要选择维持管径不变或适当增大管径坡度,按照小管入大管的要求进行主干管改造;重新规划小海绵措施,在建筑密集、小海绵开发难度大的城市中心区或居民集聚区,减少布设占地需求大的小海绵措施,改造后小海绵措施总面积为78.06×104 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