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灰坑H8和H11出土炭化农作物种子统计表》

《表3 灰坑H8和H11出土炭化农作物种子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东周时期河济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初探——河南濮阳金桥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我们知道大豆遗存在龙山时期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了数量的显著增多之后,似乎在尺寸上有了大小之别的分化,显示出并非简单的线性变化趋势,而是趋向多样化,复杂化的利用[9]。但并不是说,遗址中出土大豆遗存的尺寸分析毫无意义。为了找寻大豆在不同遗址利用的区域性差异,我们将金桥遗址出土大豆长宽(n=23)尺寸,与同为东周时期的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10](P32)(n=22)和河南登封程窑遗址[11](n=53)出土大豆长宽尺寸进行对比(其他大部分遗址缺乏大豆遗存尺寸的具体数据详表),见下页图4。可以发现几点有趣之处:首先,三遗址东周时期大豆遗存的长宽比值大体相差不大,说明大豆的整体形状较为接近;其次,程窑遗址和邾国故城遗址出土大豆遗存的尺寸明显分布更广,并且二者分布范围相当接近(邾国故城遗址有个别尺寸更大或更宽的大豆为程窑遗址所没有),而金桥遗址更为集中,以长度较大者为多;最后,金桥遗址的大豆长度最大者要明显长于其他两遗址中的大豆,并且尺寸较大者(长度6.2~6.8毫米之间)在程窑遗址中几乎没有发现,而在邾国故城遗址仅发现2粒。三处遗存出土大豆遗存尺寸分布上的明显差异可能代表着三个地区在东周时期对于不同尺寸的偏好,尤其是金桥遗址对于大尺寸大豆的偏好,这种偏好可能与战国时期濮阳金桥遗址所在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关(更容易获得尺寸更大,营养含量更高的大豆),也可能与该遗址人群的偏爱相连(高等级遗址的居住者或者特殊人群有条件获得“更好”的大豆),再或者三地大豆尺寸的区别可能代表着品种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了对特定营养成分的偏好(比如蛋白质或脂肪含量)。最后,大尺寸品种的存在可能因为金桥遗址大部分大豆都分布在少数几个灰坑中,恰巧这几个灰坑中存放且得以保存下来的大豆尺寸相对统一,但并不一定能都代表遗址的整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