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已报道的铁基磷化物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对比》

《表4 已报道的铁基磷化物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铁基电极材料在锂/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区别于铁基氧化物材料在嵌锂过程中形成离子绝缘体Li2O(433 K,5×10-8S·cm-1),铁基磷化物材料与锂反应生成具有良好离子导电性的Li3P(室温,>1×10-4S·cm-1),其有利于更好地分散金属纳米颗粒和维持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反应活性。同时,铁基金属磷化物的Fe—P在3p和3d轨道拥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可以极大地提升铁基磷化物的局域电荷密度,使其具有更好的电子导电性。其次,在Fe P单元晶胞内,Fe—P键长在2.186~2.447之间,有利于Li+和Na+在Fe P晶体中的迁移,改善了Fe P离子电导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体积变化,使其成为最具潜力的LIBs和SIBs负极材料[46-55]。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阻碍其实际应用的问题,如充放电期间材料的体积变化和低电子导电性[46-55]。因此,开发过渡金属磷化物作为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并探明其存储机制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研究工作,已报道的铁基磷化物材料电化学性能如表4所示[46-55]。Fe P储锂过程如式(15)和(16)所示[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