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兵部尚书个人出身情况统计》

《表2 兵部尚书个人出身情况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明代兵部尚书的群体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说明:荐举指察举、征召等由官员向皇帝推荐人选的选材方式;科举包括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相应的科举功名,如进士、举人等;学校是指由国子监、岁贡等入仕者;杂流是指吏员、书算等杂途。

兵部尚书由科举出身的占比达79.4%之多,而出身于其它选官途径者仅占20.6%,故而虽然明代兵部尚书的选任存在多途并用的情况,但科举一途成为主流,这种现象与明代科举大盛并为明代主要的选仕途径紧密相关。明前期选举多途并进,“僧、道、皂吏咸得为九卿牧守大臣”,(1)而后高级官僚基本由科举出身,归附、荐举、学校、杂流等入仕途径逐渐被边缘化,由此出身的高级官员极为少见。据统计,在明代科举出身的104位兵部尚书中,举人出身的仅有石璞、陈新甲两位,进士出身的有102位,庶吉士8位,(2)这表明明代文官铨选“独重进士”。(3)同时选任兵部尚书时,对其学术涵养、文化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兵部尚书大多属于进士出身,保证了他们具有高文化水平,但另一方面,过于拘泥科举出身,使许多具有特殊军事才能的专门人才的任用道路受阻,影响了选才的实效。另外,据陈延轩统计显示明代吏部尚书科举出身占比77.68%,户部尚书科举出身占比70%,礼部尚书科举出身占比76.47%,刑部尚书科举出身占比77.94%,工部尚书科举出身占比74.78%。(4)可见六部尚书科举出身占据主导地位,兵部尚书亦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