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纵隔淋巴结分组与CT定位、管腔内穿刺部位》

《表1 纵隔淋巴结分组与CT定位、管腔内穿刺部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现代儿科介入呼吸病学的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了TBNA方法能成功,熟悉胸部淋巴结的位置及其与气道和肺血管的关系等基础知识很必要。参考通用的Wang氏定位法(见表1),同时仔细阅读胸部CT片,对需穿刺的部位进行定位。Wang氏TBNA穿刺定位法的纵隔和肺门淋巴结11站分组法(见图1)将每个位置的CT下表现和管腔内解剖标志相关联,标明了TB-NA能安全取样的11个管腔内位置,在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该法从4个平面11站淋巴结分组法来阐述淋巴结定位解剖:气管隆突平面;右肺上叶开口平面;右肺中叶开口平面;左肺上叶开口平面。在儿童由于气道管径小,管腔内解剖标志也不如成人清晰,因而临床常用的穿刺点主要在隆突附近(见图2),因这些穿刺点不需要将支气管镜在气道内过于弯曲,即能垂直于穿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