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正常组三叉神经脑池段的FA值(±s)》

《表2 正常组三叉神经脑池段的FA值(±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三叉神经脑池段的扩散张量成像观测及临床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研究不同年龄组三叉神经脑池段在距离脑干6 mm、9 mm的周围神经段处,55岁以上组与其他两组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其他ADC值和不同年龄组的FA值无统计学差异;ADC值随年龄增大而升高,FA值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可能与随年龄增长,三叉神经脑池段的神经纤维长度变短、数量减少、排列紧密度下降、细胞外间隙增大、髓鞘脱失等生理性退变等有关[9]。不同部位三叉神经脑池段在距离脑干0mm、3 mm、6 mm、9 mm处,除6 mm、9 mm处的FA值两者之间外,其他FA值和不同部位的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ADC值随着与脑干距离的增加而升高,在6~9 mm回转下降;FA值在0~6 mm随着与脑干距离增加而降低,在6~9 mm不再有明显变化。本研究距离脑干6~9 mm处ADC值和FA值的变化,与De Ridder等[8]提出的三叉神经脑池段的神经纤维自中枢神经段经过渡区逐渐演变为周围神经段的结构特征相一致。三叉神经穿出脑干后的中枢神经段,其周围结构不再是脑实质,而是脑脊液,加之本神经段的髓鞘薄弱,神经纤维呈平行排列,因此ADC值逐渐增高,说明水分子的扩散能力增强;FA值逐渐降低,说明各向异性逐渐减弱。在三叉神经的周围神经段,其结构发生变化,水分子的扩散受到多种结构的阻力而降低,导致ADC值下降,而FA值不再明显下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