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Re=20×106下力系数优化结果对比》

《表6 Re=20×106下力系数优化结果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能量观点的混合层流优化设计》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18给出了均匀吸气和分布式吸气的吸气系数分布图,可以看出在前缘为了抑制横流扰动波的增长,分布式吸气在第1段的吸气速度是大于均匀吸气的。对应N放大因子曲线,分布式吸气和均匀吸气的CF波扰动增长曲线值基本相当,而TS波在第1阶段并没有扰动,之后分布式吸气速度的降低以及逆压梯度的减小使得TS波扰动曲线值大于均匀吸气,但并没有达到转捩阈值。最终,上翼面2个优化收益的层流区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吸气分布的改变,优化得到的压力分布不同,分布式吸气最终使得下翼面获得了更多的层流区。最终,初始构型以及2个优化设计的力系数结果见表6。相比初始构型,均匀吸气总阻力减小33counts(36.8%),其中摩擦阻力减小11.3 counts(23.9%),压差阻力减小21.7 counts(51.3%),升阻比提高38.49,即58%。分布式吸气阻力减小37 counts(41.3%),其中摩擦阻力减小13.1 counts(27.7%),压差阻力减小23.9 counts(56.5%),升阻比提高46.32,即70.3%。分布式吸气获得了更多的阻力收益,得益于分布式吸气使得上翼面压力分布恢复更缓和,且下翼面收益了更长的层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