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试验各处理设计:杨树皮堆腐过程中碳和氮及腐殖酸的变化特征》

《表2 试验各处理设计:杨树皮堆腐过程中碳和氮及腐殖酸的变化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杨树皮堆腐过程中碳和氮及腐殖酸的变化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试验采取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因素一为杨树皮粒径大小,设为2个水平,即粗粒径与细粒径;因素二为微生物菌剂添加量,设为3个水平,分别为0.3%、0.5%、1.0%(以杨树皮干重计),共6个处理,具体处理设计见表2,每个处理3次重复。试验于南京林业大学种子中心实验室内进行,环境温度控制为25℃。本试验的堆体呈长方体,长90 cm、宽70 cm、高50 cm。为了提高堆温、减少水分散失并改善堆腐物质量,采用棚膜覆盖法[9]进行试验。为使各处理的初始C/N达到适合微生物活动的比值,以尿素为氮源,根据粗、细粒径原始碳氮比的不同,粗粒径杨树皮各处理分别添加尿素0.4 kg,细粒径杨树皮各处理分别添加尿素0.6 kg,最终各处理的C/N维持在28左右。将微生物菌剂、尿素与水40 kg混合,均匀喷洒于各处理杨树皮上后,经多次翻堆,混合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