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蟾蜍黏膜在体纤毛的传输时间与传输速率 (n=6)》

《表5 蟾蜍黏膜在体纤毛的传输时间与传输速率 (n=6)》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薄荷素油鼻黏膜保湿微乳的制备及其黏膜黏附性和纤毛毒性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与阴性组比较,*P<0.05;与阳性组比较:ΔP<0.05

取健康中华大蟾蜍30只,随机分为阴性组、阳性组和自制微乳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探针破坏蟾蜍脊髓后使其仰卧固定,止血钳拉伸口腔裸上颚,阴性组蟾蜍上腭部位给予生理盐水,阳性组蟾蜍上腭部位给予复方薄荷脑滴鼻液,自制微乳高、中、低剂量组蟾蜍上腭部位给予自制微乳(以薄荷醇计2.561、0.256、0.128mg/mL),给药体积均为0.5 mL,使上腭部位完全被浸没。5 min后,吸干受试液,用镊子将约0.1~0.3 cm长的铅笔芯置于蟾蜍上腭两眼窝前缘间的黏膜上,观察铅笔芯沿黏膜纤毛缓慢向咽部移动的情况,用秒表记录铅笔芯移动1 cm所需时间作为纤毛传输时间,计算黏膜纤毛传输速率及相对传输速率(相对传输速率=受试组纤毛传输速率/阴性组纤毛传输速率)[14-17],纤毛传输速率越慢或相对传输速率越小,则受试物可较长滞留在鼻腔内部,黏膜黏附性越强,以此评价不同受试物的黏膜黏附性差异,结果见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