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会仙岩溶湿地人口和耕地变化情况》

《表1 会仙岩溶湿地人口和耕地变化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科学保护“桂林之肾”:会仙岩溶湿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文献[9]

从人类活动的角度看,影响湿地退化的原因有:(1)湿地周围人口密度不断增大,间接导致湿地缩减、环境质量下降。如1950年~至今,会仙岩溶湿地周边人口已由7 000人增加到22 000人(表1)。由于湿地周边农民仍然以农业经济为主,养殖业和种植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人口的增多必然导致养殖业和种植业规模的扩大,这一方面导致天然湿地向鱼塘和农田转变(表1),致使湿地面积缩减和破碎化,降低了水体自净能力;另一方面,农药、化肥、饲料的使用以及污水的直接排放,导致水体、土壤、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降低了湿地环境质量。(2)养殖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为外来物种(凤眼莲等)的生长提供了大量营养元素,导致外来物种大量滋生,原生物种大幅缩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原生的芦苇和苔草等沼生植物,现已所剩不多,督龙塘一带芦苇沼泽湿地已基本消失,部分动物如野狗、野猫、豹子等已经灭绝。(3)湿地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加剧了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一个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要有足够的水量来维持的。近年来会仙湿地的退化,其涵养水源和蓄洪滞洪的能力大大降低,往往是下雨就被淹,无雨即变干。在枯水季节,湿地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农作物灌溉用水激增,造成湿地水面干涸、地面龟裂、泉水停涌。(4)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降低了生物多样性。人们对湿地动物的大肆捕杀以及对湿地植物的过度放牧等,会仙湿地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生物资源几近枯竭。2010年之前,会仙湿地酷渔滥捕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湿地的野生鱼类大量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