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土层施肥处理碳源利用类型主成成分分析的成份矩阵》

《表3 不同土层施肥处理碳源利用类型主成成分分析的成份矩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期施用粪肥对水稻土中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将96 h测定的吸光度数据按照碳源种类(双亲化合物、醣类、氨基化合物、聚合物、氨基酸和羧酸),参考文献[15-17]的方法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如图3所示.由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得到了不同土层6种碳源的利用情况,提取了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2.9%,其中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71.67%,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11.23%,表3列出了其成分矩阵.从图3可知,不同土层深度的样品在水平方向X轴(主成分I)上出现了明显分异,在Y轴上各处理分布分散,因此由主成分I可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情况进行解释.经方差分析,PCAI轴上不同土层间样本点的主成分得分系数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主成分I贡献较大的是醣类、羧酸和氨基酸,即这3种是造成不同土层间分异的主导碳源.对31种碳源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发现其中β-甲基D-葡萄糖苷、N-乙酰基-D-葡萄胺、α-D-乳糖及D-木糖起主要作用.去掉20-40 cm土层(受施肥影响较小),对其余3个土层即耕层土壤进行土层间差异碳源的分析,则发现起主导作用的碳源为D-甘露醇、D-半乳糖醛酸及L-丝氨酸.对不同处理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施肥后的4个处理组均符合上述三大类碳源对不同深度土层的分异规律,醣类、羧酸和氨基酸对产生分异的主成分I贡献较大,PCA图中各样本点按土壤由浅到深依次从右到左呈梯度分布.而无肥对照处理则没有将分属4个土层的样本点分开,主成分分析图中呈散乱无规律分布.说明是由于施肥作用引起土层间碳源利用类型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