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研究区各剖面地层出露情况统计》

《表1 研究区各剖面地层出露情况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川东地区台内洼地二叠系生物礁、滩沉积格局及勘探意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研究区位于四川省广安市与重庆市石柱自治县之间,北抵达州市梁平县,南至重庆市涪陵区,面积超过2 400km2,区内长兴组与上覆飞仙关组、下伏龙潭组均呈整合接触(图1)。所属构造单元为川东高陡构造带,区内出露太运、冷水溪、卷洞、菊花坝等剖面,由于构造复杂,虽各剖面出露情况有所不同,但均出露较连续、易于观测(表1)。前人[1]研究认为,四川盆地总体表现为由西南向北东倾斜的区域性缓坡,长兴期克拉通内部的差异沉降活动,导致台地内部呈“隆凹相间”的沉积格局,其沉积相模式与Wilson[14]的碳酸盐岩台地模式和Read[15]的碳酸盐岩缓坡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而与Tucker等[16]的碳酸盐岩缓坡模式和提出的碳酸盐岩台地—陆表海模式相似,呈现大缓坡背景下的古地貌差异导致的沉积相差异[1]。聚焦到研究区所处的川东地区,沉积古地貌导致区内同时发育台内洼地亚相和海槽相,这一点上则不同于理想的碳酸盐岩台地缓坡模式。近年来最新成果表明,研究区在长兴期发育的台内洼地向西直接连通盐亭—蓬溪拉张槽[3,17,18],罗志立[19]认为盐亭—蓬溪拉张槽与开江—梁平海槽均为二叠纪末期峨嵋“地裂运动”所形成的拗拉槽,与城口—鄂西海槽共同构成中上扬子区西北缘的拗拉槽群,与开江—梁平海槽、城口—鄂西海槽相似的是,台内洼地的边缘高能带适宜长兴组生物礁、滩沉积,形成沿台洼边缘带呈带状不连续展布的有利微相,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