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未淬火样品x Li2MnO3- (1-x) Li[Ni0.8Co0.15Al0.05]O2 (0.5≤x≤0.8) 在电流密度为20 mA·g-1的首次充放电电化学数据》

《表4 未淬火样品x Li2MnO3- (1-x) Li[Ni0.8Co0.15Al0.05]O2 (0.5≤x≤0.8) 在电流密度为20 mA·g-1的首次充放电电化学数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xLi_2MnO_3-(1-x)Li[Ni_(0.8)Co_(0.15)Al_(0.05)]O_2(0.5≤x≤0.8)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8为x Li2MnO3-(1-x)Li[Ni0.8Co0.15Al0.05]O2(0.5≤x≤0.8)淬火和未淬火样品首次充电至4.8 V的电化学阻抗图谱。在阻抗图谱中的高频区(0.1~20 kHz)的半圆对应的是正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之间的界面迁移电阻(RSEI),而在低频区的半圆则对应的是电荷转移电阻(Rct)[22-25]。淬火和未淬火样品的RSEI和Rct都随着x值的增大而增加,且电荷转移电阻Rct增加的更为明显(图8)。结合HRTEM分析可推断,当x=0.5时,材料内部的过渡金属原子排列规整,比较有利于锂离子的扩散,因此材料的电荷转移电阻较小;当x=0.6时,过渡金属原子慢慢趋于无序排列,更不利于锂离子的扩散,淬火样品和未淬火样品的Rct都增加到至300以上。当x=0.7和0.8时,内部过渡金属原子的长程有序排列已经基本消失,此时锂离子在材料内部的扩散比较困难,因此材料表现出了极大的Rct,达到500以上。而淬火样品的电荷转移电阻普遍比未淬火样品的小,这与前面对材料的循环性能的描述是一致,即淬火样品整体的容量要高于未淬火样品。由此可以推断出,在固溶体材料中,Li2MnO3的含量及其分布的状态一方面能影响材料的内部结构,另一方面也会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