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模拟末期水流交换特征》

《表1 模拟末期水流交换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CFP的岩溶管道流溶质运移数值模拟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1可以看出,在模型末期,节点N1、N2、N3、N4处管道水头低于周围基岩含水层水头(N5为给定水头),水流从周围含水层向管道径流,管道为承压状态,其中节点N1接受含水层补给为187.10 m3/h,并流向管道P1;节点N2接受含水层补给296.29 m3/h,管道P1补给187.10 m3/h,并流向管道P2;节点N3接受含水层补给224.39 m3/h,管道P2补给483.39 m3/h,并流向管道P3;节点N4接受含水层补给124.24 m3/h,管道P3补给707.78 m3/h,并流向管道P4,节点N5流出量为832.02 m3/h,满足守恒定律(式5)。在此水流模型基础上运行MT3DMS模型,为模拟岩溶区示踪试验,仅在落水洞处第一应力期示踪剂浓度为100 mg/L,其余初始浓度为0。不考虑化学反应情况下,选择对流、弥散及源汇项子程序包。孔隙度为0.1,纵向弥散度为100 m,横向弥散度为10 m,垂向弥散度为1 m。Field计算出岩溶地区弥散系数介于0.08~1 m2/s[21],而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示踪试验计算岩溶管道内流速介于0.002~1.121 m/s(计算管道平均直径和出口流量),弥散度介于1~500 m之间,因此弥散度设置为100 m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