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我国近海海域137Cs浓度 (Bq·m-3)》

《表1 我国近海海域137Cs浓度 (Bq·m-3)》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137)Cs在我国滨海核电周边海洋生物的富集及生态风险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大亚湾表层海水中2012年137Cs浓度取自与大亚湾核电站相距1 km的岭澳核电站周边海水监测资料———岭东核电有限公司2009年《岭澳核电站3、4号机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然而,在正常工况下,滨海核电周边海域内环境的放射性核素浓度(比活度)一般很低(如表1所示),加上海水理化性质复杂等因素影响,这就造成从水体直接检测放射性污染水平常常比较困难[2],而生物对于核素的富集在一定程度上可快速且简便地反映出环境可能的污染状况,具有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如贻贝常作为监测放射性核素60Co的指示生物[9]。不过,王海军等[27]在分析刘广山等[28]测量的大亚湾海域不同生物浓集放射性核素状况时获悉,贻贝并不能对137Cs产生较高富集(富集系数不到20L·kg-1),其他底栖生物如牡蛎富集能力较强,可达442L·kg-1。因此,结合福岛核事故的生物监测结果、表2文献数据及部分模型计算结果等[29]发现,对于放射性铯,甲壳类或底栖生物类的富集能力表现较强,可选取其作为日常监测的对象之一,用于反映滨海核电周边海域内放射性铯的放射性水平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