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钻孔位置列表:全新世以来珠江三角洲海鸥沙形成过程的地貌动力学分析》

《表1 钻孔位置列表:全新世以来珠江三角洲海鸥沙形成过程的地貌动力学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全新世以来珠江三角洲海鸥沙形成过程的地貌动力学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海鸥沙的关键部位钻孔3个(图1),其中PRD14位于海鸥沙沙头北路附近,PRD15海鸥沙同乐路附近,PRD16海鸥沙沙南新村的江沙路附近各孔的具体经纬度、孔深、孔口高程见表1。分别对各钻孔进行了颜色反射率、沉积物粒度和14C测年等测定。其中颜色反射率的测定仪器为CR-400/410手持色差计,测点间距为2cm。沉积物粒度分析采样间距为10cm,对于有粒径大于2000μm的样品采用传统筛分法,粒径小于2000μm的样品分别利用H2O2去除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之后反复冲洗、烘干并制成干样后利用LS 13320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测量。钻孔的14C测年大致按1.0m的间距取样,并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实验室测定。其中PRD14孔共获得5个测年数据,PRD15孔共获得17个测年数据,PRD16孔共获得12个测年数据。各钻孔测年数据见表2。为方便与历史文献资料分析对比,本文并未对测年数据进行日历年矫正,而是直接采用了14C测年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