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工业遗产公园的6种空间模式》

《表1 工业遗产公园的6种空间模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生产单元模式的工业遗产公园规划方法研究——以黄石市东钢工业遗产公园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工业遗产公园的空间模式是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规划研究与实践的重点。根据工厂和公园的空间层次关系,工业遗产公园有6种空间模式(表1)。第一种是大景区-包容式,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为反映区域工业化演进和产业特色,多个独立的工厂共同组成集合型工业景观大景区,如鲁尔工业区。其特点是尺度恢宏、规模巨大、主题鲜明,依托不同工业类型的典型生产单元,多元拼合,呈现宏大而多样的工业体系场景。第二种是景区-填充式,基于一座厂区整体转换,建设成为一个完整的景区。生产设施完备,可完整展现某种生产工艺流程的特色景区,如黄石东钢厂区。其特点是工业形态完整、生产空间完备,呈现工艺流程体验的特色景区,依托全部的生产单元系统呈现。第三种是综合园-并置式,基于基地特征和城市建设综合发展的需求,原有工厂的生产片区部分转化成文创、商业和住宅新功能,部分转化成为园区的景观部分,形成新旧并置、二元拼合的方式,如北京焦化厂。其特点是采用拼贴方法,导入新的功能,依托局部典型生产单元反映工业文明,相互因借。第四种是公园-贴边式,将少量生产单元转化为公园局部,形成辨识度高的特色公园,如上海造船厂。其特点是侧重展示标志性工业要素,融入公园景观中。第五种是城市景园-嵌入式,依托最具标志性的生产单元形成典型景观,从而将生产体系少量融入城市空间中,局部形成工业遗产风貌的景园,但整体呈现城市风貌,如杭州热电厂。其特点是注重关键生产单元,保留最典型的工业景园,大部分进行综合开发。第六种是城市景点-象征式,将生产体系碎片化呈现,融入城市体系中,形成工业型景观点,如武汉复地东湖国际住区。其特点是将生产单元完全解构,最低限度地展示少量工业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