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石嘴山站各时段平均含沙量及平均来沙系数》

《表6 石嘴山站各时段平均含沙量及平均来沙系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黄河石嘴山站水沙变化及趋势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依据前文划分时段,对各时期水沙量进行了统计(图6),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表5)。基准期(1951-1968)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点群分散,相关性较差,水沙关系不显著(P>0.05);刘家峡水库建成后,年径流输沙量重分配,年水沙关系一致性较好,相关性增强,但水沙关系仍不显著(P>0.05);龙羊峡水库建成后,年水沙过程再次调整,年水沙关系不一致,相关性明显降低,且低于基准期,水沙关系不显著(P>0.05),但点群分布集中,受控区间明显(年径流量基本处于(150亿m3,350亿m3)、年输沙量基本处于(0亿t,1.5亿t))。建立汛期及非汛期水沙关系,发现水沙关系在3个时段的显著性及相关性仍然较差,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受区间的来水来沙影响,如清水河、苦水河等支流的汇入、乌兰布和沙漠的风沙入黄、龙羊峡水库下游中小型梯级电站的蓄水拦沙、支流水利水保措施的减水减沙等[29]。在不同时段,平均含沙量的变化较为明显,1951-1968年,石嘴山站汛期平均含沙量约为全年平均含沙量的1.8倍,约为非汛期平均含沙量的3.1倍。刘家峡水库运用以来,石嘴山水文站处实测的含沙量多年均值由4.38kg/m3降为2.52kg/m3,约减少42.5%,汛期平均含沙量相对于基准期减少了近一半。龙、刘联合运用后,多年平均含沙量由2.52kg/m3增加到2.74kg/m3,汛期和非汛期的平均含沙量也有所增加,但增幅不明显(表6)。结果说明,刘家峡水库的拦沙效果明显,对泥沙的调节作用强于龙羊峡水库,而龙、刘联合运用后,水库拦沙效果却并未再提升,一方面,水库长期运用,拦沙效果减弱;另外,含沙量的增加也可能是由河道泥沙的补给作用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