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各处理平均入渗率、径流系数和含沙量》

《表2 各处理平均入渗率、径流系数和含沙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次降雨产流产沙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同一列数据有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各指标间的差异显著 (P<0.05)

由表2径流系数平均值统计结果可知,油松林在3种坡度下的径流系数均最大(15.97%~19.88%),小麦地(10.91%~17.32%)和沙棘林(9.51%~17.47%)次之,冰草地(4.62%~8.30%)和苜蓿地(6.82%~10.66%)的径流系数最小,15个处理在坡长和土壤类型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径流系数产生差异主要跟植被种类、盖度和坡度有关。灌草类植物冰草、苜蓿的盖度分别在90%和80%以上,沙棘的盖度只在20%以上,径流系数冰草地<苜蓿地<沙棘林,冰草地、苜蓿地的径流系数均显著低于沙棘林(P<0.05),高覆盖度对减少产流汇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农地于7月15日收割后近似为裸地,但对小麦地进行的耕作等农业措施,使得地表结构疏松,土壤的入渗能力增强,径流系数并不是所有处理中最大的。单一的油松林地径流系数均显著高于苜蓿地和冰草地(P<0.05),是苜蓿地和冰草地的2~3倍,除了林龄小,郁闭度低,这可能还与油松林地表层土壤较宽的斥水性等级[22]和缺少地被植物有关。相对植被类型,坡度对径流的影响相对较小,总体来看径流系数随着坡度的增大呈缓慢增大的趋势,沙棘林10°和15°显著高于5°(P<0.05),小麦地15°显著高于10°和5°(P<0.05),其它植被类型的径流系数在坡度间并未产生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