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祁连地块北缘斜长角闪岩(样品Q14-1-6.1)锆石SHRIMP U-Pb定年数据表》

《表1 祁连地块北缘斜长角闪岩(样品Q14-1-6.1)锆石SHRIMP U-Pb定年数据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青藏高原东北缘早古生代造山系中前寒武纪微陆块的再认识——兼谈原特提斯洋的起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U-Pb定年在北京离子探针中心SHRIMPⅡ上完成.详细分析方法见Williams (1998)

已有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对祁连地块深变质基底的研究,特别是对其中的正片麻岩(包括花岗质片麻岩和少量变质基性侵入体)进行了大量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其原岩岩浆结晶年龄主要集中在新元古代中-早期,具有920Ma和760Ma两个年龄峰值,近年来也有一些综述性文章对此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Tung et al.,2013;Yu et al.,2013;Peng et al.,2019;Li et al.,2020a及相关文献),本文在此不再赘述,感兴趣可参考相关文献。除了新元古代的岩浆时代,我们在祁连地块中段的北缘新获得一些中元古代晚期的岩浆年龄。2个含石榴斜长角闪岩采自祁连地块北缘的大坂山一带(图3),这些斜长角闪岩呈透镜状分布在含夕线石(蓝晶石)的黑云片麻岩(湟源群副片麻岩)中。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具有核边结构,锆石核部具有典型岩浆锆石特征,推测其原岩为辉长岩,锆石LA-ICPMS U-Pb测定分别获得其核部年龄为1140±30Ma(MSWD=0.9)和1119±24Ma(MSWD=0.29),代表其原岩辉长岩的岩浆结晶年龄(毛小红等,未刊资料)。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原岩具有弧基性岩浆岩特征,可能代表了与格林威尔造山事件有关的弧岩浆活动(毛小红等,未刊资料);2个样品的锆石边部具有典型变质锆石特征,所获得的年龄分别为469±5Ma和478±4Ma,与祁连地块北缘早古生代的弧岩浆作用及变质作用年龄一致(Peng et al.,2017;Zhang et al.,2019b)。另1个不含石榴子石的斜长角闪岩样品(Q14-1-6.1)采自祁连地块北缘的东段甘禅口(图1),锆石也具有核边结构,但核和边均具有变质锆石特征(图4)。锆石SHRIMP测定结果给出8个核部的年龄变化在1000±28Ma~1151±63Ma(207Pb/206Pb)之间(表1),其加权平均年龄为1068±43Ma(MSWD=2.7),反映了与格林威尔造山事件有关变质事件;8个锆石边给出的谐合年龄(206Pb/238U)变化在480±9Ma~536±9Ma之间(表1),其加权平均年龄为515±17Ma(MSWD=5.9),代表了早古生代变质基底的再活化,与古祁连洋向南俯冲在祁连地块北缘形成的大陆弧变质事件有关(Peng et al.,2017;Zhang et al.,201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