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标题含“抗震救灾”和“抗震救灾精神”的报纸文章分年统计表》

《表2 标题含“抗震救灾”和“抗震救灾精神”的报纸文章分年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时代如何继续弘扬和持续培育抗震救灾精神——基于“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年来的回顾与反思》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一般来讲,报纸文章更能反映实践领域的重要动态。所以,本文选取了近十年来的相关报纸文章作为抗震救灾精神在实践领域弘扬情况的重要考查依据。根据“超星数据”统计,近十年来标题含“抗震救灾”的报纸文章呈现出了总体递减和阶段性反弹特征。虽然有关抗震救灾的报纸文章总体呈递减趋势,但是凡有地震发生的年份抗震救灾主题文章就会明显增加,这表明报纸文章更偏重实践报道。除了2008年汶川地震后超过3万篇的集中爆发之外,2010年因玉树地震、2013年因芦山地震、2014年因鲁甸地震、2017年因九寨沟地震分别出现了几次明显的阶段性反弹(见表2)。这反映出媒体紧跟热点事件的规律性特征。为了便于对比,笔者同样通过“超星数据”,选取了标题含“抗震救灾精神”的报纸文章进行分析。经检索,共计找到符合条件的中文报纸文章3 043篇,其数量明显少于标题含“抗震救灾”的文章(近5万篇)。从发文时间来看,标题含有“抗震救灾精神”的文章,除了在2010年玉树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期间出现了明显的反弹迹象外,总体也呈现出了逐年递减的特征(见表2)。2010年正是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重要时间节点,同时又逢玉树地震,抗震救灾精神被舆论和公众推向了一波关注高潮。而2013年芦山地震是继汶川地震后四川在较短时间内遭遇的第二次较大强度的地震,也是抗震救灾机制逐步成熟的一个时期,所以这次地震后抗震救灾精神被再次高度关注也在情理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抗震救灾精神”主题文章与“抗震救灾”主题文章相比,尽管都有总体递减特征,但是反弹迹象并不那么突出,而是减少趋势更加明显。即便是在汶川地震十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有关“抗震救灾精神”的报纸文章也并不多(截止2018年12月共61篇)。这表明对“抗震救灾精神”的报道和关注热度正在逐年减弱,其弘扬的可持续性明显不足。虽然理论研究不像新闻报道那样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但是对一种曾在国家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产生重大影响力的精神体系来讲,关注热度的明显减弱,既不利于其自身的持续弘扬,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因此,如何加强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长效机制建设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