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海拔及坡位的校正方程》

《表2 海拔及坡位的校正方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祁连山中段草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Tele,Ele,Tsp,Sp分别表示转换后的海拔、原始海拔、转换后的坡位、原始坡位Note:Tele,Ele,Tsp,and Sp represent the transformed elevation,raw elevation,transformed slope position,and raw slope position,respec-tively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考察海拔、坡向、坡位对有机碳的影响,多重比较用新复极差法(Duncan),显著性水平设为0.05,所有数据表示为均值±标准误。为了定量拆分各地形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贡献,我们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对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进行方差分解。一般线性模型只能识别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而实际中二者之间可能为非线性关系。因此,我们先对土壤有机碳密度与海拔和坡位的关系进行非线性拟合(图2),得到每层深度的转换方程(表2),然后利用这些方程对海拔和坡向进行转换。另外,我们还对坡向进行了余弦转换[7]。最后,我们对所有变量进行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及量级差异对结果的影响。一般来说,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会影响方差拆分结果的稳健性,因此需要对各自变量的相关性进行检验,本文中,各地形因子互不相关(P>0.05)。文中所有统计分析在SAS 9.2(SAS Institute,Inc.,Cary,NC,USA)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