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儿科ICU医院感染预防的风险管理措施》

《表1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儿科ICU医院感染预防的风险管理措施》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儿科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风险管理》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风险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给予以下管理。(1)小组成立,由科室护士长(组长)组织科室护士(组员)成立“儿科ICU风险管理小组”,通过课程、讲座等形式加强学习儿科ICU医院感染护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等相关知识和技能,4次/月,1h/次,共6次,培训完毕考核1次,对不合格者增加1次培训,持续1.5h;(2)流程制定,组长通过会议形式采用头脑风暴法并依据上网查阅文献、实体书资料和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将导致各种并发症或非计划拔管情况的风险因素进行罗列,并制定儿科ICU医院感染的风险管理流程(图1);(3)失效模式确定,采用头脑风暴法列出各个步骤可能引起儿科ICU医院感染的因素,根据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系数找出和确定医院感染的原因和结果;(4)优先风险数(RPN)计算[4],RPN是依据失效模式进行相关量化的估计值,RPN=发生的可能性(Occ)×发生严重性(Sev)×可检测性(Det),RPN分值越高说明失效风险越大,Occ、Sev、Det均以1~10分计,Sev中1分为后果不严重、10分为后果严重,Occ中1分为非常不可能发生、10分为非常可能发生,Det中1分为失效模式易被发现、10分为不易被发现,本研究干预前的计算依据为常规组(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发生医院感染的失效模式,干预后的依据为实施干预1年后(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医院感染的失效模式;(5)效应分析,列出所有的失效模式,根据RPN值计划改善措施以降低失效模式所产生的后果,RPN值越高表示此过程是越需改善的部分,RPN值越低表示此过程即使完全去除也要依此确定改进的轻、重、缓、急程度后,选取其中得分最高的5个失效模式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包括医院感染规程欠缺、无菌技术不规范、机械通气管理不熟练、病房环境欠佳、会诊探视制度不完善等(表1);(6)风险管理措施制定,依据5个失效模式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再依此落实并实施儿科ICU医院感染的风险管理措施,组长每月1次通过会议对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落实较好或持续有效的措施继续坚持,对措施无法落实或无效需立即重新制订新的安全管理措施(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