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配合物的热分解数据》

《表4 配合物的热分解数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2,5-二氯苯甲酸与5,5′-二甲基-2,2′-联吡啶稀土钬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及热力学"》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a) 失去六个2,5-二氯苯甲酸根配体的理论值;b) 总失重量

在模拟空气气氛中,以12 K min-1的线性升温速率研究了配合物在300~1200 K范围内的热稳定性.配合物的TG-DTG/DSC曲线示于图5,热分解过程中逸出气体的三维红外堆积图示于图6.配合物详细的热分解数据列于表4,图7是从三维红外堆积图中解出的配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二维红外光谱图.从[Ho(2,5-DClBA)3(5,5′-DM-2,2′-bipy)]2配合物的DTG曲线可以看出,其热分解过程主要包含三个步骤.第一步分解发生在461.15~606.15 K范围内,失重率为19.96%,与失去两个5,5′-二甲基-2,2′-联吡啶配体的理论失重率(20.04%)一致.由晶体数据可知,Ho–N比Ho–O的键长长,因此第一步失去的是两个5,5′-二甲基-2,2′-联吡啶配体.同时,对这一分解过程中逸出气体进行分析.如图7所示,在541.27 K时逸出气体的红外吸收光谱对应于配合物的第一步失重.从图中观察到有机环上νC=N(1469 cm-1),νC–N(1218,1133 cm-1),νC=C(1599,1563,1553 cm-1),νC–H(2819~3090 cm-1)的特征吸收峰,由此证实第一步分解的确实是5,5′-二甲基-2,2′-联吡啶配体.由TG曲线可以看到第二、三步是连续的失重,对应的是2,5-二氯苯甲酸根配体的热分解过程.第二步失重在606.15~799.15 K范围内,失重速率较快,失重量为39.95%.第三步失重的温度区间为799.15~1188.15 K,失重曲线变得平缓,失重为19.29%.如图7所示,在三维红外谱图上有两个强烈的吸收峰,对应着热分解过程的第二和第三步热分解过程,分别在776.63和824.43 K处解得三维图谱的最强两个信号峰,并对其二维红外光谱图进行详细的分析.在776.63 K处的红外光谱图中主要观察到了无机小分子(CO2 (2231~2405,669 cm-1),CO(2181,2109 cm-1),H2O(3534~3812 cm-1)) 和有机分子νC=C(1580 cm-1)以及νC=O(1476 cm-1)的特征吸收.由第二步分解的气态产物可以推断出2,5-二氯苯甲酸根配体开始发生分解.在824.43 K处的红外光谱图中可以观察到无机小分子CO2、CO和H2O的吸收峰,表明2,5-二氯苯甲酸根配体分解完全.这两步实验总失重59.24%与理论失去6个2,5-二氯苯甲酸根配体符合(理论失重为59.40%).最终剩余的物质质量为20.80%,与氧化物Ho2O3的理论值(20.56%)接近,说明稀土配合物经过加热分解以后最终剩余物为稀土氧化物.配合物可能的热分解过程如下:[Ho(2,5-DClBA)3(5,5′-DM-2,2′-bipy)]2→[Ho(2,5-DClBA)3]2→[Ho2(2,5-DClBA)6-x]→Ho2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