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配合物的氢键数据》

《表3 配合物的氢键数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一维配位聚合物[Ni(L)(bdc)(H_2O)_2]·3H_2O的晶体结构和性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称操作码:ⅱ为x,-y+3/2,z+1/2;ⅲ为-x+1,y-1/2,-z+1/2;ⅳ为x-1,y,z;ⅴ:-x+1,-y+2,-z+1;ⅵ为x+1,y,z;ⅶ为-x+1,-y+1,-z+1;ⅷ为-x,y+1/2,-z+1/2.

单晶结构分析表明,每个NiⅡ与来自1个bdc阴离子的2个羧基上的2个O原子[rNi(1)—O(1)=0.204 14(15)nm,rNi(1)—O(4)=0.207 99(16)nm]、来自2个L配体中的吡啶环上的N原子[rNi(1)—N(1)=0.211 05(19)nm,rNi(1)—N(4)i=0.215 01(19)nm]及2个配位水分子[rNi(1)—O(1w)=0.205 35(17)nm,rNi(1)—O(2w)=0.205 48(15)nm]配位形成八面体配位模式(见图1).4个O原子位于八面体的赤道位置,2个N原子分别占据八面体的顶点位置.∠N—Ni—N=175.23(8)°,∠O—Ni—N在84.51(7)°~93.20(7)°之间,∠O—Ni—O在86.08(6)°~177.51(7)°之间.由于bdc阴离子的2个羧基与同一个镍离子配位,因此没有继续拓展配合物的维度,而是与2个配位水分子共同形成单金属-有机结构单元[Ni(bdc)(H2O) 2].L配体的2个吡啶N原子处于反式构象,N…N距离为0.967 6nm,二面角为9.98°.相邻的[Ni(bdc)(H2O) 2]金属-有机结构单元通过L配体拓展成一维波浪形配位聚合物(见图2).相邻的配位聚合物链通过配位水分子中的O(2w)原子和bdc中的O(4)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拓展成二维超分子网络,如图3所示.相互平行的超分子层通过配位水分子中的O(1w)和O(2w)原子与相邻层中bdc的O(3)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见图4).此外,结晶水分子中的O(4)和L配体中氨基上的N(2)与N(3)原子、L配体中羟基上的O(6)原子和bdc中羧基上的O(3)原子、酰胺基团中O(5)与O(7)原子与结晶水中的O(3w)与O(5w)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对整个超分子框架具有巩固作用,具体氢键数据如表3所示.2015年和2016年,文献[16]利用L配体与CoⅡ,ZnⅡ和CdⅡ以及一系列有机芳香羧酸合成了3个系列配位聚合物,然而利用该配体与1,2-苯二甲酸来构筑镍配合物还未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