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RCC-M 2002+2002补遗和RCC-M 2007焊材成分的对比》

《表2 RCC-M 2002+2002补遗和RCC-M 2007焊材成分的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RCC-M规范不同版本下焊材的差异性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RCC-M 2007规范结合了焊材制造技术水平,总体上对焊材杂质或有害元素S,P的含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具体调整内容见表2[5-6]。其中,针对RCC-M 1级设备及强辐射区设备碳钢、低合金钢焊材的杂质元素S,P含量限制更加严格,以确保压力容器、稳压器、蒸发器等核安全设备的焊缝质量及抗辐照脆化性能等核性能。Cu为地矿天然存在的杂质元素而炼钢很难完全去除,新规范对Cu含量更加严格限制或提出限值要求。通过对核级焊材中S,P及Cu限制,降低辐照脆化性能不利影响[7-10]。值得注意是,新规范对不锈钢埋弧焊材ER316L中Ni含量和Cr含量进行了上调,与AWS A5.9标准接轨。镍基焊材调整内容较小,即仅对药皮焊条E NiCrFe 3中S含量进行严格限制。我国则根据核电实践及经验反馈,重视碳钢及低合金钢FAC流体加速腐蚀敏感设备的控制,即对碳钢及低合金钢FAC流体加速腐蚀敏感设备根部焊道所使用焊材的Cr含量进行有意地控制,如ARE(给水流量控制系统)系统管线根部焊道熔敷金属的Cr含量控制为0.15%~0.6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