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近10年泉州市沿海赤潮生物种类》

《表1 近10年泉州市沿海赤潮生物种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2008—2017年泉州市沿海赤潮灾害特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具体的赤潮生物名录见表1。引发赤潮次数最多的是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各发生3起,共占赤潮发生总数的40%,其中夜光藻赤潮在2010年发生2起之后,只在2016年发生1起;米氏凯伦藻赤潮从2012年起均未发生过;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赤潮仅在2014年发生过;而在2017年泉州市沿海首次发生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赤潮。表明泉州市沿海引发赤潮的藻类具有演替规律,不断有新的赤潮藻类引发赤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