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EDS成分分析 (原子百分比)》

《表3 EDS成分分析 (原子百分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下压力对铝/镁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

从图4(a)中可以看到,当下压力为28kN时,靠近底部界面处有金属间化合物薄层生成。该薄层形成的原因可以理解为下压力较小时,搅拌针扎入待焊板材深度较浅,使得焊接过程中的热输入量较低,导致焊缝底部界面温度没有达到共晶点,铝/镁之间发生互扩散。Yamamoto等[10]的研究也表明低热输入时,金属间化合物是由于铝/镁原子的相互扩散形成的。当下压力逐渐增加时,观察底部界面处,如图4(b)~(c)所示,可以看到底部界面处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变厚,并且形貌趋于复杂。结合图1的拉伸结果,在下压力为28~30kN时,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可能影响接头力学性能。Yamamoto等[10]研究表明,随着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增加,接头的抗拉强度会随之下降。当下压力进一步提高时,如图4(d)~(e)所示,结合表3中EDS结果可以对该区域的相组成有如下推测:其中点1和点3位置可能是基体为铝的固溶体,从点2和点4处铝/镁原子比例看,可能为Al3Mg2与Al相的混合组织,点5位置处可能是嵌入镁基体中的大块铝颗粒,点6位置处有可能是块状Al3Mg2相。图5是下压力为32kN时试样拉伸失效后,铝侧断口表面XRD分析结果。从图5可以看出,除了铝/镁母材相之外,Al3Mg2和Al12Mg17相也被检测出来。同时还可以发现Al3Mg2和Al12Mg17相衍射峰的强度远低于铝相的峰强,这可能是因为分析区域大部分是铝基体,Al3Mg2和Al12Mg17的含量远小于铝的含量。底部靠近前进侧的位置(即Liang等[9]文章中剧烈混合区)产生多相共存的无规则结构,其形成过程可以理解为高下压力条件下,搅拌针扎入深度深,使得搅拌头与待焊板材摩擦产热增大,导致焊接热输入量大,使得焊缝局部温度可能达到共晶温度,进而出现液相,形成大块的金属间化合物(通常为Al3Mg2[11]),从而铝/镁材料之间会发生更剧烈的反应和相变,形成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