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中国经济的结构变迁 (产业结构, 1952-2017年)》

《表5 中国经济的结构变迁 (产业结构, 1952-2017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质量:制度红利与人口红利的叠加效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根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第三,改革走向纵深促进“制度红利”与“人口红利”的叠加更为紧密,产业结构更为平衡。2008年以来工业化进程进入中后期,以及工业4.0、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再平衡”趋势开始加快。一方面,第一、二、三产业占GDP比例从2008年的2008年的11.3%、48.6%和40.1%调整为2017年的7.9%、40.5%和51.6%;从2013年起第三产业占GDP比例逐渐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工业优先、服务业相对滞后”的不平衡局面得到扭转。另一方面,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从2008年的39.6%、27.2%和33.2%变化为2017年的27%、28.1%和44.9%;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比已逼近50%,成为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最主要部门。此外,三大产业的相对效率变化也表明,产业结构呈现出“再平衡”的重要变化。第三产业相对效率从2008年的67.6上升到2017年的79.7,表明二、三产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在快速收敛;而第一产业的相对效率也从2008年的16提高到2017年的20.3。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二产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距仍然较大,这表明:如果达到与第二产业相同的生产效率水平,按2017年劳动适龄人口规模(99379万人)计算,我国仍有21385万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向二、三产业转移。如果完成上述转移任务,我国最终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GDP的比例将从2017年的27%下降到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