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S-S距离<0.6 nm的平均出现次数》

《表4 S-S距离<0.6 nm的平均出现次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三氯叔丁醇和甘露醇高温下影响缩宫素稳定性的分子模拟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了考察何种二硫键形成可能性较大,分别计算了距离<0.6 nm的CYS1和CYS6的硫原子的平均出现次数,结果见表4。由表4可见,纯水溶液300 K时分子间的CYS1和CYS6距离<0.6 nm的平均出现次数为2.159 2,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表明此种状况下分子间通过CYS1和CYS6形成二硫键的可能性较大。当温度升到500 K时,除分子间CYS1-CYS6的出现次数略有下降外,其他类型的平均出现次数都明显增大,说明高温增加了半胱氨酸残基间的接触几率,缩宫素形成多聚体的机会增加。加入CLB后,CYS1和CYS1距离较近的机会较多,分子内和分子间CYS1-CYS6的距离<0.6 nm的平均次数都在0.2左右,说明CLB降低了分子间CYS1-CYS6的接触几率,同时提高了CYS1-CYS1和CYS6-CYS6的接触几率。同纯水体系类似,温度升高各类型半胱氨酸的平均出现次数都明显升高。加入MNT后,300 K时的距离较近的是分子内CYS1-CYS6,分子间CYS1-CYS6也有出现,但其他2种类型出现次数为0。温度升高对MNT体系影响不大,占主导地位的仍为分子内CYS1-CYS6,其他类型的出现次数较小。综上所述,以还原态缩宫素分子的模拟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使得缩宫素分子的动能增大,提高了分子间半胱氨酸残基间的接触几率,进而增加了缩宫素分子形成多聚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