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性别分工模式下的儿童照顾政策》

《表2 不同性别分工模式下的儿童照顾政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育儿责任、性别角色与福利提供:中国儿童照顾政策的展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基于对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的政策响应,后工业福利国家的儿童照顾政策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见表2)。第一种类型是较为传统的“新家庭主义”模式(Neo-familism)。这种模式以传统的性别角色为基础,支持女性群体承担更多的育儿责任,并倡导为居家照顾儿童者提供支持。受到传统观念和母性主义的影响,部分福利国家为照顾者提供福利津贴以补偿她们生儿育女和家务劳动,鼓励母亲退出劳动力市场。母性主义者颂扬照顾家庭为个人美德,他们认为由于儿童照顾者难以通过市场化方式体现其劳动价值,以社会保险为中心的福利设计无法直接衡量与补偿照顾者的辛劳,因此照顾者有权获得生育、抚养孩子和家务劳动的额外补贴。例如,在澳大利亚,就育儿义务而言,女权主义者普遍认为母亲与国家而非其丈夫享有福利契约,所以母亲应得到国家的支持和帮助。在女权运动较弱的国家和地区,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根深蒂固,儿童照顾政策也反映了女性被用作调节市场劳动力和家庭福利的杠杆,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改变。[18]如在日本,由于东亚儒教家庭观的影响并未被自下而上的女权运动所撼动,在某种程度上日本的居家女性被异化为就业市场的廉价后备力量,以适应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