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可持续性政策的经济成效及具体指标》

《表1 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可持续性政策的经济成效及具体指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可持续性政策的经济成效与适用性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城市经济成效的门槛模型中,共涉及6组变量,各个要素的具体指标见表1。选取依据和数据来源为:(1)城市经济成效。本文构建的城市经济成效模型是基于生产函数扩展而来,因此采用应用最为广泛的衡量区域经济产出的指标GDP进行表征,数据来源于2017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环境可持续性政策投入。本文从政策供给的角度对城市层面的环境可持续性政策进行定量化评价。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中涉及的城市环境可持续性政策和对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可持续性政策清单;根据规划文本对每项具体政策的内容表述和篇幅实现每个城市、每项具体政策的定量评分;利用特定词语在政府规范性政策文本中出现的时间、背景和频次,提取政府的发展意愿。与此前的城市环境政策间接评价法相比,此方法更具有针对性、精确性和创新性。通过各种统计方法对政策文本进行内容挖掘,已成为近几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热点[23-25]。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文本主要来源于各省市政府网站的政务信息公开专栏。(3)资本投入。考虑地市级数据的可得性,资本投入指标采用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额进行表征,数据来源于2017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4)劳动力投入。劳动力投入指标用城市从业人员数量进行刻画,由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两个统计指标加总而来,数据来源于2017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5)技术投入。技术投入指标用科教类公共财政支出来表示,由公共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和教育支出两部分构成,数据同样来源于2017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6)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阶段是模型中的门槛指标。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常用的评价指标有产业结构、经济水平、城市化水平、消费水平等[26,27]。也有部分学者从发展动力的视角,用人口增长率、制度水平、创新水平等指标辅助刻画经济发展阶段[28-30]。本文选取产业结构指标作为城市经济发展阶段的表征。在实证研究中,第二产业比重和第三产业比重都是常用的产业结构指标。诚然,工业化进程及其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判定经济发展阶段非常重要,但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并非越高越好,实际发展中第二产业比重会出现拐点,先提高后降低[31]。因此,第二产业比重曲线的非单调性造成其并不适合作为衡量经济发展阶段的门槛变量。相较而言,第三产业比重指标可以克服这一缺陷。本文选择第三产业比重表征城市的经济发展阶段,作为模型的门槛变量,数据来源于2017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