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14年9月6—12日降水期间5 cm层土壤热性质及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

《表3 2014年9月6—12日降水期间5 cm层土壤热性质及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黄土高原典型塬区土壤热性质变化特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文数据采集点选取了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塬区的平凉陆面过程与灾害天气观测研究站。平坦而相对广阔的黄土塬区是黄土高原最简单的下垫面,通过开展对黄土高原塬区陆面过程的观测研究,进而推广研究黄土高原其他下垫面,对理解黄土高原的陆-气相互作用过程,完善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和发展陆面过程模式有重要作用(韦志刚等,2005)。中国科学院平凉陆面过程与灾害天气观测研究站的下垫面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塬区,具有较好代表性,该站点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黄土高原过程陆气相互作用观测实验研究(LOPEX),依托平凉站的气象和陆面观测数据,目前已在黄土高原陆气相互作用方面有许多研究结果(Chen et al,2016;贾东于等,2014;李振朝等,2012)。因此,本文虽由于空间和时间尺度的局限性,数据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整个黄土高原塬区,但反映了局地土壤热性质的变化特征,可以为深入理解黄土高原陆面水热交换过程提供参考。本文主要是对观测资料的分析与归纳,可以与陆面模式模拟结果或者卫星遥感的结果进行结合,做进一步更深入的分析。本文的研究时段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是一年中的下半年,该时段气温逐渐减低,降水在9月达到峰值后减少,冬季土壤水分冻结,这可能影响了土壤热性质随时间变化特征的结果。此外由于土壤的空间异质性,为深入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热性质的变化规律,需要在更大时空尺度上进一步的观测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