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不同算法的平均耗时统计结果Tab.4 Average time-consuming statistical result of differ-ent algorithms》

《表4 不同算法的平均耗时统计结果Tab.4 Average time-consuming statistical result of differ-ent algorithm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改进的多尺度Retinex耦合夹角约束的图像匹配算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不同算法的匹配平均耗时见表4。由表4可知,文中算法的匹配平均耗时为2.02 s,较对照组算法该算法耗时最少。不同算法的匹配正确率见图6—7。通过对比图6数据可知,缩放比例增大时,3种方法匹配图像的正确率都有所下降,尽管如此,文中算法匹配图像的正确率始终要大于对照组。在缩放比例为35%时,文中算法的匹配正确率为90.67%,文献[17]、文献[18]、文献[19]、文献[20]及文献[21]的匹配正确率分别为75.14%,82.45%,83.41%,85.20%,88.13%。图7所提算法与其他对照组算法表现出不同的鲁棒性,当旋转角度较小时(<40°),文献[19]与文献[20]的匹配精度要高于文献[21],但略低于所提技术。在旋转角度为100°时,文中算法具有更大的优势,其匹配正确率为90.16%,文献[17]、文献[18]、文献[19]、文献[20]及文献[21]中算法的匹配正确率分别为72.88%,78.06%,82.26%,84.67%,86.49%。由此可见,文中算法具有较好的匹配性能,不管是大尺度缩放,还是大角度旋转,其正确匹配率均在90%以上。这是因为文中算法通过计算Haar小波响应以及求取邻域圆构成扇区内的灰度特征的方法,生成了17维度的特征描述符。同时,文中还利用特征向量间的夹角,建立夹角约束法则,通过特征点向量之间的夹角约束完成特征点匹配,使得算法能够适应旋转、缩放等仿射变换,从而提升了文中算法的效率以及匹配正确度。文献[17]算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对图像进行分解,然后再利用Harris算法对每层图像检测特征点,最后利用快速NCC算法获取匹配结果。因为文献[17]算法中需要利用Harris操作对每层图像检测特征点,增加了算法的匹配耗时,且小波分解受到方向性的限制,以及该方法没有对错误匹配点进行检测,因此导致其匹配效率以及匹配正确度不佳。文献[18]算法中利用BRISK算法获取图像的特征点,并生成特征描述符,接着通过汉明距离度量方法实现特征匹配,最后通过设计分类环的方法对匹配结果进行优化,实现图像匹配。该方法中BRISK算法生成特征描述符的过程较为复杂,且通过汉明距离度量实现特征匹配时忽略了特征点的分布情况,难以适应缩放等仿射变换,导致算法的匹配耗时有所增加、匹配正确度不佳。文献[19]是通过SIFT算法获取特征点与特征描述符,再利用基于均值的自适应RANSAC算法完成匹配。由于SIFT算法获取的特征点中存在一定的伪特征点,而且其获取的特征描述符高达128维,使得算法的匹配正确度与匹配效率不理想。文献[20]算法中通过FAST算子与SURF算法完成特征描述符的获取和特征匹配。由于FAST算子的尺度及仿射性能不佳,导致算法的匹配正确度下降,且SURF算法获取的特征描述符为64维,使其匹配效率不高。文献[21]算法中通过Hessian矩阵与尺度制约规则获取特征点,利用Haar小波响应获取特征描述符,并通过空间相似法则与距离约束模型完成特征匹配,使其可以消除误匹配,从而具有较高的正确匹配度。该方法中的特征点提取过程较为复杂,而且距离约束模型忽略了特征点之间的相关性,使得算法匹配正确度与效率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