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近代西宁地区各县农田水利统计表》

《表1 近代西宁地区各县农田水利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清至民国时期西宁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布特征及原因探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1摘录自王成敬《西北的农田水利》,中华书局,1950年,第59-60页。

农田水利建设是西宁地区农业商品生产的重要保证。清民国时期,西宁地区的水利建设发展比较快,多条水渠遍布农业商品生产区。清之前西宁地区已经有了灌溉农业,但这种灌溉属于一种比较粗放型的灌溉。到了康乾时期,随着垦荒面积的不断扩大,对农田水利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使得在这一时期的农田水利有了较好的发展。黄河水和湟水等水资源也通过各种水渠,引到农田进行灌溉,大大促进了农业商品的产出量。到了民国时期,西宁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就。西宁、贵德、循化等地新修了不少的渠道,其灌溉面积也得以不断的扩大。根据王成敬《西北的农田水利》一书对近代西宁各地的水利设施进行了详细的统计[12](表1),从中可以看出西宁、湟源、贵德等地的水渠比较多,大通、互助等地的水渠比较少。分布于湟水流域的水渠数要比黄河流域的水渠数要多,这主要与各县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微地貌有关。通过对水渠的分布及其数量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对于西宁地区的农业商品的产出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