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方法制备的载铜介孔碳的催化活性比较》

《表2 不同方法制备的载铜介孔碳的催化活性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载铜介孔碳的制备及其对H_2O_2氧化苯制苯酚的催化性能》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反应体系为40mg催化剂,10 mmol苯,20 mmol H2O2(30%),10mL乙腈,在70℃下反应5h。

在3种方法制备的载铜介孔碳材料中,分别选择了表面积和孔容较大的载铜介孔碳样品MC-Cu(s)-3.3、MC-Cu(h)-0.2、MC-Cu(i)-1.4,以介孔碳样品MC(s)、MC(h)和活性炭作参照,探究了载铜介孔碳对H2O2氧化苯制苯酚的催化作用。从表2可以看出,当苯与H2O2摩尔比为1/2的条件下,活性炭作催化剂时不发生苯羟基化反应,而徐家泉等[19]认为活性炭具有良好且稳定的催化性能,苯酚收率可达14.4%。这可能与活性炭预处理有关,徐家泉等对活性炭进行了酸浸泡和进一步碳化处理,而本研究对活性炭未做任何处理。当分别加入40mg的介孔碳MC(s)和MC(h)时能发生反应,但苯的转化率很低;当加入同样量的载铜介孔碳时,苯的转化率显著提高,尤其是软模板法制备的载铜介孔碳MC-Cu(s)-3.3,在反应5h后,苯的转化率为74%,苯酚选择性达98%;其次是浸渍法制备的MC-Cu(i)-1.4催化剂,苯转化率和苯酚选择性分别为31%和85%,而硬模板法制备的MC-Cu(h)-0.2催化效果最差,苯转化率和苯酚选择性仅为23%、76%。这可能与铜的价态有一定关系,如图3所示,铜在MC-Cu(s)-3.3、MC-Cu(i)-1.4中主要是以还原态形式存在,而在MC-Cu(h)-0.2中是以氧化态形式存在,说明还原态铜是催化该反应的主要活性位点,这与文献报道的氧化态铜是活性位点的结论[8,11,20]是不一致的;也有可能与铜含量有关,MC-Cu(s)-3.3含铜量最高,其次是MC-Cu(i)-1.4,MC-Cu(h)-0.2的含铜量最低;还有可能与催化剂的表面积有关,如表1所示,MC-Cu(s)-3.3的表面积最大,为910m2/g,MC-Cu(i)-1.4的表面积仅为464m2/g。此外,也可能与微孔孔容大小有关,从表1可以得出,MC-Cu(s)-3.3、MC-Cu(h)-0.2、MC-Cu(i)-1.4这3种复合催化剂的微孔孔容分别占催化剂总孔容的3%、22%和4%,这刚好与它们的催化活性呈负相关,即微孔孔容所占比例越小,催化剂催化活性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