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不同年份乌梁素海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

《表7 不同年份乌梁素海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放养鱼类对乌梁素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缺少数据。Note:—indicates no data available.

将现存水草区调查结果与已有研究数据进行对比(表7),发现浮游植物在种类数、密度与生物量方面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2004-2005年浮游植物种类为58属,平均密度为38.86×106 cell/L,平均生物量为32.82 mg/L[18];2011-2013年浮游植物种类为110属281种,平均密度为28×106cell/L,平均生物量为21 mg/L[12];2017-2018年浮游植物种类为72属142种,平均密度为25.19×106 cell/L,平均生物量为13.34 mg/L(本研究)。2004-2005年浮游植物群落种类少、密度高,与大量未利用的化肥随农业退水排入乌梁素海TN升高导致的富营养化有关(图4);而2011-2013年浮游植物群落种类多、密度低,与当时实施从黄河生态补水以及控制外源污染、打捞水草等措施有关,其中2012年夏季浮游植物密度低于春、秋季与夏季降雨量较大,水体营养盐浓度降低有关。与2004-2005年、2011-2013年数据相比,2017-2018年现存水草区浮游植物群落表现为种类减少,密度下降,优势种新增平裂藻(Merismopedia sp.)、微囊藻(Microystis sp.)以及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等群体型蓝藻,且优势度较高,使得蓝藻成为主要优势种。相比2004-2005年,营养盐含量下降导致现存水草区密度降低(图4),而相比2011-2013年,TP明显升高(图4),同时逐年上升的气温为蓝藻生长繁殖提供了条件,使得微型蓝藻密度占比上升[19],导致现存水草区浮游植物种类小型化。郑吴柯等[20]对于桥水库调查显示,于桥水库因为水生植物资源丰富,尤其是丰富的营养盐使得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生物量极大,导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浮游植物种类数由1976年的78属至2008年的61属,再至2012年的63属;浮游植物密度由1976年的9×105 cell/L左右至2008年的40.3×106 cell/L[21],再至2012年的13.90×106 cell/L[20],其中蓝藻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012年蓝藻占比为总密度的94.4%。优势种转为以伪鱼腥藻、束丝藻(Aphanizomenon sp.)、微囊藻、腔球藻(Coelosphaerium sp.)等蓝藻为主,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导致水草不断生长,也使得水库浮游植物种类小型化[20]。乌梁素海现存水草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也可能与水体营养水平提高及水草疯长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