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滇东早寒武世玉案山组底部含磷岩样品原子百分含量 (Atomic%)》

《表1 滇东早寒武世玉案山组底部含磷岩样品原子百分含量 (Atomic%)》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滇东肖滩阶顶部“生屑磷块岩”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a1对应图4a中的1号取样点;b1对应图4b中的1号取样点,b1-1为图4b中1号,经过刻蚀10纳米后的数据

通过XPS分析得出肖滩阶顶部各代表性沉积单元元素组成和相对原子(重量)百分含量,及各元素可能的化合物形式(图5,表1)。当检测面积为50μm时,在底部灰白色区域,磷的原子百分含量为0.56%(图4a-1;图5a1;表1a1)。在灰黑色磷质团块中P的原子百分含量为7.86%(图4a-2;图5a2;表1a2)。在同类生物碎屑(唐努乌拉尔壳)表面(偏光显微镜下黄褐色区域)P的原子百分含量变化十分显著(图4a-3,b1,d1;图5a3,b1,d1;表1a3,b1,d1),分布范围介于4.9%~9.31%。在生物骨骼内部浅黄色区域P的原子百分含量2%左右(图4b2;图5b2;表1b2)。通过将样品b1表面(唐努乌拉尔壳壳体)刻蚀10纳米深度后,检测到的P的原子百分含量与其外表面相比明显变低,同时碳酸钙的含量升高。生物壳体内外磷含量不稳定,很可能说明生物骨骼中的P可能不是生物本身分泌的,而是来自于成岩过程中P的不同程度的交代作用。在生屑夹层的灰白色围岩中,P的原子百分含量为0.85%(图4a4;图5a4;表1a4),少数为0(图4b3;图5a3;表1a3)。当X光光斑面积为400μm时,在生屑富集层中,磷的原子百分含量为1.77%~2.52%(图4a5,4c1;图5a5,5c1;表1a5,c1)。综上所述,磷质团块中磷的原子百分含量相对较高,生物碎屑中P的原子百分含量分布不均匀,外骨骼表面的P比其内部高,外骨骼P比内骨骼高。围岩磷的原子百分含量最低或为零。P2O5的重量占比,在磷质团块中为24.34%,在生物骨骼外表面,则介于20.15%~30.71%。在生物骨骼较少的区域,P2O5的重量百分含量多小于4%。在生物最富集的层位大面积取样,P2O5的重量百分含量也仅为7.56~9.94。由此可见,在同一生物壳体上的不同部位,和相同部位不同深度,磷含量变化显著,说明磷在生物骨骼中的分布是很不稳定的。磷酸盐和碳酸盐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磷酸盐是生物原生骨骼的可能性较小,其更可能是在成岩过程中由不同程度的次生交代作用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