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主要变量描述与统计》

《表1 主要变量描述与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精准”抑或“错位”:社会保障“扶贫”与“防贫”的瞄准效果识别》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文旨在研究社会保障“扶贫”和“防贫”的区域及个体瞄准效果。由于收入在不同地区和年份波动较大,直接使用收入标准来衡量贫困水平,不能反映不同区域人口的生活水平差异。为减少测量误差,本文采用热量贫困线标准来衡量社会保障收入的“扶贫”和“防贫”效果。为确定热量贫困线,采用国际上常用的热量消耗量2700千卡,作为最低热量需求。由于CHARLS数据没有提供热量消耗数据,在知道食物的价格和热量转换信息的情况下,最小食物支出是替代最低食物热量摄入要求最稳健的方法之一(Ozughalu,2016)。本文关键被解释变量为“当期食物支出”及“贫困脆弱性”,主要解释变量为社会保障收入。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及社会福利三个层面,借鉴已有文献,选择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来衡量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水平,主要包括养老金或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报销医疗费等。在控制变量方面,考虑受访者的个体特征与社会经济特征两个层面的变量。其中,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以及健康状况,社会经济特征包括是否仍然从事劳动以及是否有存款。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其中,贫困脆弱性由表1相关变量计算得到,具体描述与统计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