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水溶态Fe (II) 与不同铁 (氢) 氧化物铁原子交换及矿物变化与不同重金属的相互作用》

《表2 水溶态Fe (II) 与不同铁 (氢) 氧化物铁原子交换及矿物变化与不同重金属的相互作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水溶态Fe(Ⅱ)与典型铁(氢)氧化物铁原子交换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Frierdich等人[12]首先做了Fe(II)驱动镍代赤铁矿重结晶的研究,发现水溶态Fe(II)的吸附氧化导致局部表面生长和吸附态Ni的掺入,表面Fe(III)的还原溶解引起Ni的释放。表2是水溶态Fe(II)与不同铁(氢)氧化物铁原子交换及矿物变化与不同重金属的相互作用。紧接着研究了金属取代基的类型对铁矿物反应活性的影响[13],发现赤铁矿中锌的释放比针铁矿更明显,而镍则相反。矿物浓度和水溶液中Fe(II)浓度以及pH值对吸附态Fe(II)含量有较大影响,进而控制反应速率和最终释放的金属浓度。随后对更多重金属的研究表明,与Fe(II)反应后,铝、铬和锡不能从矿物结构中析出,在针铁矿中掺入铝大大减少了铁原子与Fe(II)的交换量,镍的释放量减少。Latta等人[2]运用57Fe标记水溶态Fe(II)法研究了Al同晶替代针铁矿会抑制铁原子交换。刘亚楠等人[14]也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得出了当有As(III)共存时,Fe(II)与针铁矿间的铁原子交换速率会下降。刘承帅等人[15]发现Pb(II)可通过晶格包裹或结构位取代机制被转变后的二次氧化铁矿物相结构化固定,Pb(II)离子活性降低,铁原子交换速率和水铁矿晶相转变的速率也随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