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长江口南支上段严重咸潮入侵事件统计特征》

《表3 长江口南支上段严重咸潮入侵事件统计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经验模型的长江口南支上段压咸临界流量》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收集了近年来南支中上段盐水入侵持续时间较长(≥9 d)的部分相关数据[9-11,14,23](表3)。由表3可见,大通流量越大则盐水入侵天数越短,但即使流量条件相近,盐水入侵天数也存在一定变幅,这说明流量不是影响盐水入侵的唯一因素。由这些数据统计盐水入侵发生时机,可看出3方面的特征:(1)80%的盐水入侵发生在枯期11月-翌年4月,盐水入侵时段内,82%的大通日均流量低于15000 m3/s,这说明一旦大通日均流量接近或低于15000 m3/s,盐水入侵概率较大。如2006年10月大通流量较常年显著偏低,导致该年盐水入侵较常年提前3个月[11]。(2)当盐水入侵持续时间接近或者超过一个潮周期15 d时,该时段大通平均流量普遍低于10000 m3/s,如1978-1979年、1987年、1999年枯季大通流量普遍低于该值,属特枯年。而根据徐建益等的研究[19],大通流量在10000 m3/s以下时北支倒灌与南支盐水直接上溯将产生迭加,使南支中上段的高盐度持续时间超过潮周期,这说明10000 m3/s左右的大通流量是导致较长时期盐水入侵的临界流量。(3)盐水入侵时段长度大于15 d,但时段内大通平均流量大于10000 m3/s的次数较少,如2014年2月出现强偏北风,南支正面侵袭与北支倒灌相叠加,导致前后两次咸潮相衔接,氯度连续超标近20 d,但这种事件在表3中仅出现1次,占总次数5%,说明气象条件是小概率影响因素。